当上台的懂王遇到中国,比美剧还要狗血的关税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。
先跟小A一起回顾下这部“狗血美剧”的剧情梗概——
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,同月签署行政令,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%关税,并取消T86清关政策(涉及跨境电商及小额包裹)。
2月,美国正式对华商品加征10%关税,中国启动反制预案。2月11日,美国以“芬太尼”问题为由,将中国输美商品的额外关税从10%上调至20%,部分商品综合税率达40%
3月,美国进一步将关税上调至20%(叠加此前10%后综合税率达30%),并对加拿大、墨西哥加征25%关税。中国同步反制,对美国农产品实施精准打击,加征15%关税的商品包括鸡肉、小麦、玉米等。
4月,美国先于2日实施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对华商品加征34%额外关税(叠加后综合税率达54%);随后9日,美国又将关税提升至84%(叠加后综合税率达104%);中国同日宣布对美商品加征34%关税;12日,中国继续对美加征84%关税(综合税率达125%);16日,美国宣称对中国部分商品(注射器、针头等特定商品)加征245%关税,这一数字创下国际贸易史纪录……
5月,这场闹剧终于消停一会,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,并于5月12日发布《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;14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调整措施正式实施,美国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于同日生效。
回顾这半年多以来,此轮贸易战以美国单方面挑起关税争端为起点,从10%一路经历20%、34%、84%、125%、145%加到245%的魔幻高度,不难看出老美正一步步暴露其政策逻辑的崩坏,这也造就了这部全球经济圈的“年度狗血连续剧”。
从“互扔关税炸弹”到“突然握手言和”,再到“第二天翻脸不认人”,剧情跌宕起伏、令人咋舌。尤其是那位“推特治国”的懂王,每次上台必须先对中国来一套“关税组合拳”,仿佛这是他就职的必备仪式感。
荒诞关税背后,是美国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的无能狂怒,也是中国“不愿打,但也不怕打”的硬核实力显露。
经过数月激烈博弈后,这轮贸易战最终达成阶段性协议,虽然不知道懂王会不会哪天脑子一抽又翻脸,起码现在是进入了“暂停键”阶段。
但老美好歹是“全球最大印钞机”,此前中美贸易又高度挂钩,因此贸易战还是带来一些问题——比如外贸企业订单不稳、利润变薄,一些依赖美国市场的工厂不得不调整供应链,一些跨境中小卖家更是被关税和运费蹂躏得“欲仙欲死”。
那作为跨境电商和外贸从业者,面对魔幻的“关税过山车”,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
首先,我们要了解跨境电商正在面临一些变化。比如以前躺着就能赚钱的风口期已经过去,现在卖家要学会“仰卧起坐”——关税一降,立马铺货;关税一涨,马上转场。当好关税政策的“人形预警器”,变通及时才能避免“遍体鳞伤”。
再比如受关税影响最直观的物流成本,卖家都在吐槽海运的价格像在坐过山车,在这场运费的“心跳游戏”里,卖家们一边算着运费、一边念着经:“可别再涨了,再涨利润真的就比发际线还薄了。”虽说卖家也能把运费成本加到产品价格上,但叠加关税,哪还卖得动。
还有就是美国平台规则的“玄学更新”,这几年下来很多卖家都被伤得透透的,亚马逊封号潮、PayPal冻结资金、eBay的GSP计划、美国海关的“突击检查”……美国的政策和一些平台的规则,真的比女朋友的心思还难猜。
面对种种变化,一些聪明的卖家早早就化身“渣男”脚踏多条船——亚马逊不行就转eBay,eBay卖不动就玩TikTok直播,TikTok被针对就搞独立站……这不单单是跨境电商,更是“跨平台游击战”。
面对不同跨境市场,跨境人奉行的策略保持高度一致——美国加关税我就转欧洲,欧洲不好搞那就换日韩,日韩也饱和那就跑拉美,拉美还卖不动立马布局东南亚……勤劳且智慧的卖家们总能谋得一条出路。
毕竟我们从小就学会一句话“别把鸡蛋放美国一个篮子里”,潜力股市场还那么多,以前的跨境人眼里也许只有富饶的欧美日韩,现在发现世界那么大,新兴市场的潜力也那么大,必须得去看看。
所以不妨启动备胎计划,把目光投向更多市场,才能更加从容应对比天气还善变的懂王政策。另外要保持政策“雷达”全天候开机,关注外交部发言、关注特朗普和马斯克的推特、关注义乌的订单量、关注海运的价格波动……卖家关注的越多,越能敏锐地提前避坑。
另外AI已经深入我们工作和生活,小A建议不妨试试开多几个AI工具的“VIP”,去预测关税趋势,去整合市场前沿讯息,去辅助跨境运营的方方面面,毕竟算法的力量的巨大的。
其实许多明眼人都能看出,这场关税闹剧的背后,政治表演大于经济逻辑,懂王想通过政治作秀转移老美内部矛盾,想遏制中国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,但方法有点蠢,中国外贸越打越强,中国制造被迫升级,美国的关税大棒挥舞得越起劲,中国躲得越灵活,反而老美自己内伤越重。
所以预测未来,小A觉得老美要么认怂,慢慢把关税恢复到正常水平,要么继续嘴硬加税,直到美国通胀爆炸。对于中国而言,有14亿人的内循环市场底气,有“一带一路”的新出路底气,更在美国一次次地针对下从“世界工厂”走向了“科技强国”,看清了短板,也逼出了潜力。
最后小A想说,“卡脖子”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努力“长个子”,做美国单一市场的跨境人要勇于“花式求生”,不妨多试试——多平台运营、多市场运营。中美贸易战打打停停,我们也要练就自己的“金刚不坏之身”,无论关税怎么变,能快速适应变化的总能先找到出路,总会在危机里先嗅到商机!
联系电话
400-9999-359
官方微信